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姚胜利
全省法院院长会议提出,要坚持“如我在诉”意识,更加注重调解、和解、协调等方法的运用,加强释法说理、释法解疑和人文关怀,以最好的作风和求极致精神做实定分止争。白银两级法院深入贯彻全省法院院长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将实质解纷理念贯穿始终,在深化能动履职、强化主责主业、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上交出新答卷。
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化依法履职上交出新答卷。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思路举措,主动服务和融入“三地一极”发展格局,以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精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厉惩治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民族分裂、邪教犯罪和重大恶性犯罪,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认定、精准打击涉黑恶犯罪,加强涉案财产权属审查,既查扣显性“黑财”,又深挖隐性“黑财”,坚决打掉涉黑恶犯罪的嚣张气焰。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分级管理、分类施策、精准化解,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极端事件的发生。
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推进经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落实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审查性把关和及时沟通,依法规制利用破产程序转移资产和“逃废债”,严防经济风险隐患转化为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推进金融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充分发挥金融法庭、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职能作用,强化对金融纠纷案件的分析,挖掘各类金融纠纷的特点,剖析原因、把握重点、发现难点、找到堵点,做到分类施策。
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内外联动,充分吸纳各类治理方式优势,将更多法治力量融入引导和疏导端。注重源头发力,进一步落实“抓前端、治未病”,推动县区法院派驻“精兵强将”到综治中心参与调解、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将各类风险防范在基层、化解在源头。注重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对公众情感的准确把握,在执法办案中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准确运用诉前保全制度,坚持以保促调、以保促执,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聚焦严格公正、提质增效,在强化主责主业上交出新答卷。当前,人民法院工作最突出的困难挑战就是案件总量大与定分止争难,白银两级法院将准确认识面临的形势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审判执行各项工作。
在一审提质上求突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法院案件量占全市案件总数的九成以上,只有基层案件质量好,全市案件质量才可能好,才能为全省法院的案件质量提供强大支撑。白银市法院把大力提升一审案件质量作为“重头戏”,在一审案件办理中,充分融合兼顾执行,尽量避免形成上诉、申诉和信访,让一审更有内涵和张力。依法提高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比例,通过“速”的全面提高,带动“量”的合理增长,引领“质”的大幅跃升。
在条线增效上求突破。把影响“面”上审判质效的突出问题落在条线审判管理上,精准发力解决好“案-件比”偏高、类案指标异常等问题,大幅提升条线工作质效。加强上诉、申诉案件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通过召开条线工作座谈会、发布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对下监督指导,杜绝同类问题反复发生。强化对基层法院审判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深化司法数据分析研判会商,努力实现优势指标领跑全省、领先全国,落后指标全部清零、全面整改。
在破解难题上求突破。树立系统观念,强化“立审执”协调配合,将执源治理思路贯穿“所有法院、所有案件、所有流程”。加大“前端”财产保全适用力度,探索搭建以当事人履行能力为基础的调解模式,增强庭审驾驭能力,“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从源头上给执行“减负”。加大积案清理工作力度,严格落实省法院“三个清零”工作目标,针对成因分类施策,确保上半年全面清仓见底。深化发改案件专项治理,持续解决程序空转问题,对发改案件要及时跟进评查、反馈通报,并视情况对相关责任人析因追责。
聚焦判出公道、判暖人心,在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上交出新答卷。始终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深入了解司法案件审理中的民意、民情、民声,切实提高司法供给和司法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新需求和新期待。
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民生案件。妥善审理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领域纠纷案件,不仅追求把案件判“公”,更力争把人心判“暖”,将“白纸黑字”变为“真金白银”。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持续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积极构建“法院﹢妇联”家事纠纷诉调联动工作模式,护“小家”和睦促“大家”和谐。坚持以案释法,贯彻落实好《甘肃法院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工作规程》,让司法裁判与民意同频、与社情共振,把法理情统一于个案裁判中,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以“求极致”的决心做好纠纷就地化解。扎实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突出人民法庭的源头说法、巡回审判、法治宣传三大核心功能,推动“两所一庭”辖区治理领域信息共享,促进大量执行案件、小标的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经常性开展巡回审判,深入田间地头,以群众听得懂、看得见、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用好万人起诉率、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指挥棒”,定期向当地党委政法委报送受理案件情况,助力创建“无讼社区(村)”,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具有白银特色的源头治理新模式。
以“头拱地”的气力做好“有信必复”。深入开展“院长接访月”活动,抓实“有信必复”,严格落实7日内程序性应复尽复、3个月内实质性答复、未办结的每月反馈进展。认真甄别涉诉信访案件,分类施策,领导干部要带头接访、包案化解“骨头案”,促进实质性化解和息诉罢访。强化案件终结程序,抓好处理“时间表”,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同联动,对滋事扰序、缠访闹访以及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训诫和惩治。通过群众申诉查找办案环节的突出问题,靶向改进工作,避免程序空转,形成诉累。建立信访案件回溯机制,分析成因、压实责任,推动信访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