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志贤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王中明院长在全省法院院长会议、全省法院队伍建设推进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为全省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注入了动力,更为白龙江林区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执行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白龙江林区法院作为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法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全省法院“七院建设”“四强要求”“三大目标”总体工作思路,紧密围绕重点突破、特色带动、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聚焦审判执行工作主责主业,抓实党建队建,赋能质效提升,切实扛起司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美丽甘肃建设贡献法院智慧和力量。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司法护航。白龙江林区法院将进一步准确把握服务保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切实扛起司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每一起案件上。牢记法院政治属性。毫不动摇坚持党对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组把政治方向、政策取向、办案导向的作用,始终把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坚强法治保障作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准确把握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确保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殷殷嘱托,深刻汲取祁连山、秦岭系列破坏生态环境事件教训,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当好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忠诚卫士。落实好集中管辖制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优势,强化协商合作思维,勇于担当作为,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确保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顺畅运行。推进环境资源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归口审判模式,整合司法资源,凝聚审判合力,力求实现环境资源的多维度司法保护。积极探索建立特色生态修复司法保护基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行异地修复、替代修复、代为履行等裁判执行方式,努力促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功能最大限度得到修复。
在依法履职中彰显担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司法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白龙江林区法院将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以依法履职自觉担负守护绿水青山的职责使命。注重生态环境有效修复。环资案件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其目的明确且紧迫,被破坏的环境资源要及时得到保护与修复。在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审理中,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落实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督促被告人主动修复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且将其主动修复情况作为酌定从轻情节予以考量。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中,注重通过判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缴纳生态修复费用等,用于实地修复或异地修复。在环境资源行政案件审理中,注重发挥行政诉讼的预防和监督功能,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注重典型案例培育选树。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要始终牢固树立案件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开示范庭、办精品案,从办好案向办典型案、指导案转变,不断培树创新价值高、生态治理效果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指导案例,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效能。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方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依法审慎处理环境资源案件,坚持在法律规范的裁量空间内,兼顾“法理”“人情”,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及时梳理高频案件类型和成因,主动向林业、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发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建议书,加强源头治理,督促依法行政,在法治轨道上助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多方联动实现效果最优。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司法、执法、行政各环节协同发力,凝聚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白龙江林区法院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治理综合性、协同性出发,打破行政边界、部门壁垒,构建区域司法资源同享、突出问题同治、协调机制同立、工作举措同商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大格局。加强域内法院在立案、审判、执行方面的协调对接。强化环境司法一体化履职,在案件线索移送、环境修复执行、追究损害责任、环保法治宣传等方面常态化开展联动协作。同时,积极构建环境资源案件立案与审判、执行等部门的工作协同机制,确保环境资源案件归口高效办理。加强域内检察、公安、林业、渔政等相关部门协作。建立更加广泛的联动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间资源、信息共享,对执法、司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相关单位,实现工作联动、矛盾联排、纠纷联处,合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方位治理新格局。
锻造能力作风过硬队伍。人才兴则事业兴,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开展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员的合理配置和干警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聚焦“关键少数”示范引领。把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摆在首位,要始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头雁效应,认真落实好“一岗双责”,持续深化队伍建设,强化组织纪律,大力倡导和践行“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持续锻造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林区法院铁军。聚焦能力建设短板弱项。树立大培训理念,坚持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以行增效,引导干警自觉用足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及各类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要积极探索与环境科学研究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环境司法保护的前沿知识学习,切实提高干警履职能力。抓细科学管理。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符合环境资源案件特点的审判管理、团队建设和考核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法官选任、晋职晋级、绩效奖励和司法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督促全体审判人员履好职、尽好责、办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