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以打造“十好法庭”为抓手 推动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来源: 临夏州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临夏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宋学功 发布时间:2024-12-05
字号:A A    颜色:

宋学功_副本.jpg

临夏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宋学功


为全面落实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推进会精神,推动全州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临夏法院围绕省法院“743”总体部署,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实施方案》,以做深做实“党建工作好、护航发展好、审判质效好、服务群众好、诉源治理好、法治宣传好、司法能力好、日常管理好、物质保障好、品牌培育好”十好法庭为目标,以时不我待、敢争潮头的精神风貌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临夏特色的新时代现代化“枫桥式人民法庭”。

一、坚持政治引领,建强法庭党建阵地

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展现人民法庭鲜明政治本色。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更加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委和上级法院决策部署。立足审判基础职能,积极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融入到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发挥好引领作用。

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牢固树立“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意识,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中央和省州委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论述精神,及时研究贯彻落实和服务保障的措施办法,狠抓深化、内化、转化。

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以合议庭+临时党小组工作机制为抓手,坚持党建工作、审判执行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符合条件的要将支部建在庭上,确保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牢牢抓好法庭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风险防范、监控管控和应急处置。

二、站稳人民立场,建强司法服务阵地

保障基层群众法治需求、服务推进乡村振兴,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妥善处理涉“三农”领域传统纠纷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纠纷。深入贯彻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参加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城乡经济循环、征用征收等案件,保障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依法保护农村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法妥善审理环境资源案件,推动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助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集约式审理、小额诉讼程序等,确保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结。立足辖区产业特点,精心谋划法治服务项目,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常见纠纷问题,为企业作出风险提示,并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形成工作意见,落实解纷闭环,及时回应企业普法需求。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马上跟进”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全方位司法服务。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依法妥善审理家事、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等基层易发多发案件,畅通权利救济渠道,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化家事审判改革,用好心理辅导干预、家事调查、诉前调解、案后回访等措施,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落实力度,保障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依法妥善审理养老育幼、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案件,促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各人民法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通过司法实践推动移风易俗,让彩礼归于“礼”,让乡风更文明。

落实诉讼服务措施。全面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深化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区域立案,让群众少跑路、少受累。坚持因地制宜,在人民法庭建立诉讼服务站,依托乡镇综治中心、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设立法官工作室、法官联系点,更加方便群众就近起诉、办理诉讼事务。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规则,提升司法效率。

三、着眼主动创稳,建强基层治理阵地

立足法定职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健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促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主动融入党委领导诉源治理大格局,把调解工作融入人民法庭审判活动全过程,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持续加强与辖区调解组织联动,与村(居)委会联动,将威望高、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三老”人员及少数民族乡贤吸收到调解组织中,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当调尽调、能调尽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通过发送司法建议、大数据研究报告和提出法律风险防控预案等方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服务科学决策。各法庭挂牌成立乡村基层组织调解人员培训基地,各诉服中心挂牌成立城区基层组织调解人员培训中心,以实训式、沉浸式培训提升调解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大巡回办案力度。继承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持续推广“田间法庭”“社区法庭”“车载法庭”等巡回审判模式,真正让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目的。多举措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参与村民知情大会、以案说法、送法下乡等活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辖区群众提供面对面法律服务和帮助。通过“法庭开放日”、邀请旁听庭审等多种载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动化宣传教育网络,增进人民群众法治意识。

探索直接执行机制。发挥派出法庭法官熟悉辖区民情、地况、方言等优势,在审判阶段兼顾考虑裁判内容的可执行性,推动审执一体化建设。探索部分案件由各人民法庭直接执行工作机制,有条件的法庭可以根据人员条件设立专门执行团队或者相对固定人员负责执行。案件较多的人民法庭,探索由基层人民法院派驻执行组等方式,提高执行效率,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实现诉讼权益。人民法庭执行工作由基层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统一管理,专职或者兼职人员纳入执行人员名册,案件纳入统一的执行案件管理平台,切实预防廉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