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法治日报丨法官巧解租赁案助一家人“破镜重圆”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5
字号:A A    颜色:

租赁“破镜重圆”_副本.jpg



前不久,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韩店法庭,法官闫稳香正忙碌地筹备一场关于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调解工作。


原告老李气愤地对着法官说道:“房子是我的,我不想租了,但每次去都叫不开门。”


这起纠纷发生于今年春节后,租户小玉占着老李的房子迟迟不搬,眼看孙子开学在即,老李一气之下诉至法庭,要求小玉腾退房屋。法庭立案后立即电话联系小玉,但电话总是无人接听,法官便动身实地查看。


首次调解,法官就吃了“闭门羹”。“小玉,请开门,我们是韩店法庭工作人员。”听到屋里有人,但大门始终紧闭,法庭工作人员无奈返回。


办案多年的闫稳香边走边想,是何原因让小玉不愿开门?


反复翻阅案卷,闫法官认为案情并不复杂,但若“一判了事”,案件执行将面临很大困难,矛盾纠纷依然不能从根上化解,且有可能滋生其他风险。


次日,闫法官再次登门,试着解一解这个“死疙瘩”。“小玉,开开门,这么躲着也不是办法,有啥难处你去法庭说。”


闫法官不厌其烦地耐心劝导,小玉终于打开院门,紧随其后的是她年迈的母亲以及三个年幼的孩子。


法庭调查得知,小玉现居住的房屋系其与前夫小张结婚时租住,由小张父亲与老李签订租房合同,两人离婚后,小张外出工作,小玉与其母亲、孩子暂住在此。


因小张父亲治病急需用钱,遂与老李解除了租房合同,老李向张家返还租金后要求小玉腾退房屋。小玉无固定工作,仅靠在镇上打零工来支撑家计。面对法官,她含泪诉说:“我不是不想搬,但搬回偏远的娘家生活,既没有工作可干,孩子们也无法在镇上读书。”


面对“两难”的情况,闫法官通过深入走访村委会、邻居了解到,小玉与小张离婚至今双方均未再婚。闫法官思来想去,决定联系小张,寻求突破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经法庭查找,小张在外省某地经营着一家商铺,对于小玉当前的处境并不完全知晓。


“明天上午十点,请你也来法庭参与调解吧,毕竟还牵扯到孩子的上学问题。”起初,小张有点犹豫,但听到事关娃娃上学问题,表示一定准时到庭。


次日,双方如约开始了第三次调解。闫法官在充分释法明理后,老李仍表示坚决不愿再出租自家房屋,闫法官立马调整调解思路:“从前期的沟通情况来看,小张和小玉虽已离婚,但还是有感情基础的,若能让小张与小玉复婚,将孩子和老人一同接去身边生活,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此,法庭专门邀请镇村干部、妇联组织和学校老师一同调解。


“小玉,你们没有再婚,还保持着联系,说明内心还有感情。”


“小张,你前妻的生活困境你也看到了,娃娃们还小,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亲陪伴。”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劝慰,小玉与小张默默对视良久,法官决定再加“一把火”。


闫法官早就熟知了两人当初离婚的缘由,她拿出调解婚姻纠纷的“看家本领”,围绕珍惜双方感情基础、理性处理家庭矛盾、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等能充分引起共情的话题,从法理、事理、情理三方面做调解和好工作,直到小玉、小张“执手相看泪眼”,闫法官知道,这起房屋腾退纠纷能结案了。


3天后,小张和小玉来到法庭,与上次不同的是,他们是挽着手、带着3个孩子而来的。“闫法官,房子里的东西我都搬完了,钥匙麻烦您转交老李。感谢法庭,我们把复婚手续办理了,今天就一起去外省务工,一起好好过日子。”


至此,这场腾房纠纷以老李收回房屋、小玉和小张重归于好而圆满解决。


据统计,2024年,韩店人民法庭审结了228件案件,75%的案件以调解结案,今年以来的调解率更是保持在80%以上,真正做到既解“事结”又解“心结”,实现了从“结案了事”到“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