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法治日报|攻坚“小标的” 守护“大民生” 甘肃渭源法院创新举措破解民生小案执行困局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8
字号:A A    颜色:

0708渭源法院_副本.jpg


面对小标的案件数量庞大、涉众广泛、关乎民生的特点,今年5月以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法院通过开展“盛夏亮剑·执行攻坚”专项行动等,聚焦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事关民生的小标的执行案件,以“法律刚性+创新举措+司法温情”破解小标的案件执行困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法律刚性”破解“小案难执”

近日,渭源法院通过“拒执罪”刑事移送程序成功执结一起小标的案件,被执行人迫于法律威慑,主动履行了全部案款3.4万元。

该案执行中,办案法官经多次询问和线下调查,掌握到被执行人有财产但拒不履行给付义务的证据,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其仍拒绝履行,渭源法院在司法拘留后,被执行人王某仍拒不履行给付义务,遂将王某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王某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后,在面临刑事追责的强大压力下,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履行了全部案款,但由于其逃避执行的行为已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对该案仍在侦办中。

该案执结后,申请执行人窦某向渭源法院执行庭送来一面写有“高效执行解民忧 执法如山贴民心”的锦旗,对渭源法院执行庭在案件中的积极作为表达了谢意。

渭源法院副院长康继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今年以来,渭源法院持续加大执行力度,特别是开展“盛夏亮剑·执行攻坚”专项行动以来,共执结涉民生小标的案件276件,执行到位金额529.35万元,以实际行动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创新举措”激发“执行活力”

“想不到还没到商定的时间,法院就通知我来领钱了,实在太感谢你们了!”近日,侯某收到案款后激动地向渭源法院会川人民法庭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吕某与侯某离婚纠纷一案中,经会川法庭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确定双方离婚,婚生男孩由侯某直接抚养,由吕某向侯某支付抚养费4.5万元。

调解协议生效后,承办法官督促吕某主动将抚养费交到会川法庭,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了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据介绍,渭源法院通过建立“谁办案、谁负责督促履行”机制,对涉案标的不大、当事人有履行能力的案件着重引导及时履行,缩短办案周期、降低解纷成本。今年以来,渭源法院执前督促履行完毕各类民商事案件165件,履行到位金额458万余元。

渭源法院执行庭副庭长权晓亮介绍,“盛夏亮剑·执行攻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预拘留”“预罚款”“预采取限高”“预纳入失信名单”等措施已执行案件16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8万余元。

  “司法温情”化解“急难愁盼”

渭源法院在执行罗某等6人与闫某劳务合同纠纷两案中,因被执行人闫某生意失败,其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经6名申请执行人同意,裁定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承办法官在线下调查时发现,闫某生意失败后外出务工,已有能力履行给付义务,且经执行系统查控,闫某除上述两案外,再无其他案件,承办法官依职权对上述两案恢复执行。

执行立案后,经司法网络财产系统查询,闫某名下有足额可供执行财产,承办法官遂向其依法送达执行通知书后,扣划发放申请执行人案款3.4万余元,上述两案顺利执行完毕。

申请人董某在刘某承包工程提供劳务时意外受伤,董某是家中唯一劳动力,受伤后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而被执行人刘某因病死亡且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人秦某也类似,因提供劳务意外骨折无法劳作,被执行人杨某下落不明。承办法官掌握到上述情况后,便告知申请人提出救助申请,今年2月底为两名生活陷入困境的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共计44400元,有效缓解了申请执行人的实际困难。

类似的场景,是渭源法院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让司法温度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鲜活写照。渭源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军保表示,该院将始终秉持“如我在执”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捍卫司法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