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立案服务加速度 法治护企有温度

来源:陇南中院 发布时间:2025-11-18
字号:A A    颜色: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立案作为司法服务的“第一扇门”,既是市场主体维权的起点,更是司法护航发展的前沿。徽县法院以机制创新破解流程壁垒,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用“加速度”缩短维权周期,用“暖举措”纾解企业急难,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1_副本.jpg

绿色通道“加速跑”,涉企立案不等人

“没想到材料没带全也能先立案,7天就有了调解结果,完全没耽误生产!”某企业负责人的点赞,源于徽县法院的“护企”硬举措。针对涉企案件,徽县法院专门开辟诉讼绿色通道,设立“护企工作室”,实行“容缺受理+即收即审”机制,非核心材料可“先受理后补正”,让企业不用跑回头路。同时推行“快立快审快执”闭环,今年以来涉企案件平均立案时长缩短50%,简单纠纷速裁周期压缩至7-15天,真正实现“立案不卡壳、审理不拖延”。伏家镇某企业与供应商的63万元产品买卖合同纠纷,法院受理后未走常规诉讼程序,而是第一时间启动调解,既释明法律责任,又引导企业换位思考,最终双方当场达成“当场支付部分款项+剩余分期偿还”的协议,既缓解了被告的资金压力,又保障了原告的合法债权,让僵持的商业关系重归和谐。

多元解纷“止争快”,企业减负不添累

“诉讼耗时耗力,还好法院帮忙调解,既拿到了赔偿,也没影响和企业的后续合作!”一起劳务受害纠纷的当事人感慨道。徽县法院坚持“涉企纠纷调解优先”,今年以来通过“背对背沟通+面对面调解”模式,诉前调解成功涉企纠纷88余起,调解成功率达78%。原告在被告承包的徽县某某隧道斜井工作时从脚手架上跌落,双方就赔偿事宜僵持不下,法院介入15天内促成分期赔偿协议,既保障了工人权益,又避免企业陷入长期诉讼泥潭,让企业能集中精力搞生产。针对企业常见的合同争议,徽县法院还创新“府院联动+行业调解”机制,与当地党委政府协作,提前介入化解苗头性纠纷。徽县某某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与某某酒店因物业费产生分歧,法官多次调和,不仅促成欠款支付,还为双方后续合作扫清障碍,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_副本.jpg

精准服务“暖人心”,纾困解难有力度

“法院上门走访帮我们排查风险,24条问题全部给出解决方案,太贴心了!”这是82家受访企业的共同心声。徽县法院深入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优环境、促发展”行动,干警包抓联企实现100%覆盖,今年已入企走访82家,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宣传资料300余份。通过座谈交流、查阅合同等方式,为企业排查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法律风险24项,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6份,提出整改建议28条。在执行环节,徽县法院秉持“放水养鱼”理念,对暂时困难的企业不搞“一封了之”。今年开展的“雷霆出击”集中执行行动,依法执结涉企案件235件,通过“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柔性措施,为困难企业留足发展空间,避免因强制执行影响正常经营。同时,对经营困难企业落实诉讼费缓交、减交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轻资金压力,让企业“打得起官司、护得住权益”。从“立案提速”到“服务提质”,从“流程优化”到“精准赋能”,徽县法院以司法实践践行“尊商、重商、安商、扶商”理念,用高效便捷的立案服务破除发展障碍,用温情务实的司法举措稳定发展预期。下一步,随着更多创新机制落地见效,徽县法院司法护航的“加速度”将更强劲,营商环境的“温度”将更可感,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