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处跑”到“不用跑”,从“流程长”到“快速了”,今年以来,平凉市法院通过深度融入综治中心,不断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不断畅通纠纷化解路径,缩短公平正义抵达的距离,“一站式”解纷新体系绘就共治“同心圆”。
绘就基层共治“同心圆”
“不用多头跑,不用反复问,‘一站式’解纷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刚从崆峒区综治中心拿到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李某感慨道。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困扰他多年的物业纠纷,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仅用时3天便尘埃落定。崆峒区法院实行高标准入驻与功能集成,先后选派1个诉服团队、2个速裁团队、3个特邀调解团队共16人入驻综治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窗口、调解室、审判法庭等功能区域,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平凉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和速裁团队常态化入驻,推动干警下沉网格,通过综治中心平台精准对接基层治理需求,实现司法服务与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融合。
崇信县法院制作先行调解告知书,对当事人同意先行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当日通过线上平台推送至综治中心,线下当日移交纸质材料,做到“当日立案推送,当日接收调解”。
泾川县法院创新推行“一小时司法确认”机制,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由派驻综治中心法官团队专门负责,第一时间接收并当即一小时内予以办理完成,免于当事人奔波等候。
庄浪县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联动18个乡镇综治中心及261个基层治理单位,搭建解纷网络,确保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平凉两级法院彻底打破解纷壁垒。
不久前,华亭市法院处理涉17户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纠纷案时,未“就案办案”,而是启动“联动调解”,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会诊”,再由法官全程指导,创新使用“四步工作法”推动涉17户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纠纷高效解决,并促推其他纠纷一揽子化解,实现了“调解一案、化解一片”的社会治理效果。
从“碎片化”到“系统化”,平凉法院牵头构建“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在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医疗卫生、金融业、房地产等纠纷多发领域,构建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纠纷解决的工作格局。同时,主动打破“坐堂问案”的传统模式,推动司法服务从“法庭内”走向“社区里”,从“事后裁判”延伸到“事前预防”,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与速度。
截至目前,平凉两级法院先行调解成功4380件,七成纠纷在诉前、诉中“消融”,“诉源分流+多元共治”成效显著。
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在灵台综治中心,当事人通过小程序就能远程参与网上立案、案件查询、在线庭审等活动,体验“指尖诉讼”的便捷。
“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若调解不成,派驻法官可即时立案、快速审理,实现‘简案快办’。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既期望公平公正又盼着早日结案。过去,群众遇到纠纷要跑多个部门,如今,随着法院融入综治中心建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已成为常态。”灵台县法院副院长贾文科表示。
从街头巷尾的邻里纠纷到工地企业的劳动争议,从小区楼栋的物业纠纷到田间地头的摩擦纠葛,平凉法院将持续探索“综治中心+法院”基层治理新模式,促推解纷资源整合,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院力量,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灭火”向“事前防火”转变,为社会治理深度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