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甘肃镇原法院坚持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法律的刚性与人文的柔性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努力让当事人“纸上权益”加速变成“真金白银”,用法治的温暖守护人间烟火的和谐。
日前,镇原法院通过“预查封、预拍卖”等举措,有温度、有力度、有精度地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既防止“案生案”,维护当事人权益,又彰显司法温度,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人债羊还,“预查封”破难题
四年前,段某从郭某处买了四十多只羊,28000多元羊款却拖着未给。
2024年底,镇原法院判决段某清偿羊款,但段某迟迟不能履行义务。无奈之下,郭某申请强制执行。2025年夏初,案子到了镇原法院执行庭副庭长杨俊杰手里。
“别人欠我钱不还,我经济紧张,实在没能力履行。”被执行人段某在申报财产时叫苦不迭。“羊款欠了好多年了,我的银行贷款利息也很高,请法官让段某立即给钱。”申请人郭某眉头拧成了疙瘩。
虽然杨俊杰在第一时间冻结了段某名下银行账户里的4000元,但这些钱尚不及该案执行标的零头。
一边是申请人合法合理的急切诉求,一边是被执行人手头拮据的窘迫境况,面对这一难题,杨俊杰重新梳理起这起案件执行的思路。
随着调查的深入,杨俊杰得知段某家中养有一定数量羊只。钱不够,羊来凑,一个“人债羊偿”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显现。
活羊处置难,耗时又费力。在杨俊杰动员下,段某、郭某两人始同意以羊抵顶债务。
就在案子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段某提出羊只太瘦卖不上好价钱,希望待秋后上膘了再出售。
郭某合法权益需要维护,段某的困难也需要兼顾。将羊即刻变卖,段某会蒙受损失,为了保障双方当事人权益,推动执行工作顺利进行,杨俊杰决定采取“活封活扣”措施对羊只进行预查封,并约定三个月之后再做打算。
“查封期间,这些羊儿你务必要妥善保管好生喂养,不得随意处置变卖。”杨俊杰对段某再三叮嘱。
巧打亲情牌,“预拍卖”促双赢
2025年9月17日,杨俊杰一行人抵达位于临泾镇某村半山腰的段某家,再次启动该案执行工作。
下车伊始,杨俊杰直奔羊圈而去,“我看羊儿长得还行,这下能出售了吧?”“我没意见,目前筹借了部分现金,剩下的就用羊来还账。”段某说道。
根据段某提供的信息,杨俊杰电话联系羊贩虎某,邀其上门洽谈羊只收购事宜。但段某对虎某给出的价格并不满意,坚持要求每斤单价增加2元。
“这群羊是我的全部家底,生活来源全靠它们,这价我不接受!”
“羊还是有点瘦,你出去打听一下,我给的价格很公道了。”
因双方分歧较大,交易一下陷入冷场。见状,杨俊杰在了解市场行情后,建议段某适当降低心理预期,否则将依法采取拍卖措施。
在与段某、郭某背对背沟通中,听闻二人系表兄弟关系,杨俊杰将郭某拉到一旁,转而打起了亲情牌,劝说其将2元差价予以补足。
“行情不好羊价有点低,你表兄家里也困难,他能下决心卖羊,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按照程序评估、拍卖,耗时又耗力,你稍微做点让步,现钱揣到手里总比耗着强。”…
时间一点点过去,郭某最终同意了杨俊杰的提议,并与段某就羊只交易事项达成一揽子执行和解协议。
在杨俊杰现场组织下,大家迅即行动起来,抓羊、称重、装车,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会儿工夫,16只羊被赶上虎某的车子。
段某家沟边,杨俊杰跺了跺鞋底的羊粪,转身趴在一张圆椅上,埋头算起了账。
“这些羊共卖得13074元,郭某负担差价后,等于把羊卖了15390元。算上被划扣的资金,段某还需再付7000元。”不一会,杨俊杰报出了结果。
听到这个数字,段某、郭某等人均点头称是。随着虎某、段某将相关款项交付郭某,一起旷日持久的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得以画上句号。
据悉,2025年以来,镇原法院以“陇东利剑”专项执行活动为抓手,依托“人民法庭+包执团队”模式,通过强化“预失信、预查封、预处置、预拘留”四项预强制措施,持续全链条发力解决民生领域执行难,共执结案件 176件,执行到位金额843.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