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甘肃法治报》头版丨延伸司法触角就地解决矛盾纠纷

——平凉法院推动“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性发展

来源:甘肃法治报 发布时间:2025-08-13
字号:A A    颜色:

1_副本.jpg

2_副本.jpg

诞生于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我国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制建设的典型代表,其所追求的“为民、利民、便民”和注重调解、调判结合原则在今天仍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闪耀着历久而弥新的时代光芒。

近年来,平凉市两级法院深刻领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内涵,扎实推动“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性发展,司法触角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筑牢基层善治根基,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苹果地里开庭 司法便民暖人心

国徽立田间,法槌落地头。7月18日,静宁县人民法院雷大法庭法官在苹果园开庭,引来群众围观。庭审中,法官联合综治中心调解员释法说理,帮助果农追回拖欠多年的苹果款。庭审结束后,法官向在场围观群众普法,引导大家学会拍照录像、申请鉴定等维权留证的方式方法。

“马锡五同志当年走遍陕甘宁边区的山川沟壑,用脚丈量司法为民的半径。这种‘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赤子情怀,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法庭的审判台不仅在法庭内,而且在田间地头、农家炕头。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而是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的自觉行动。”雷大法庭庭长王孔孔表示。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静宁县法院“苹果法庭”自2021年成立以来,坚持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就地开庭”,切切实实解决果农、果商的急难愁盼问题。据统计,今年来,“苹果法庭”共审理各类涉苹果产业案件300余件,案件调解率70%,真正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了田间地头。

多元解纷显成效 先行调解促共赢

“谢谢法官,都是我的一时冲动,差点毁了我们的家庭。”5月14日,在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的耐心引导下,一起离婚案件经过“法理情”相结合的调解,夫妻双方解开心结,一并撤回上诉和起诉,同时在法官的见证下,二人均表示会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把日子过好。

调解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特点之一。走进平凉中院民一庭,重视家庭建设、弘扬良好家风的标语格外醒目,家事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一应俱全。在温馨舒适的诉讼环境里,经验丰富的家事审判团队耐心开导当事人,依法合情合理地化解家事纠纷。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离婚纠纷是民事案件中常见的一类纠纷,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不仅要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还要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睦。”平凉中院民一庭庭长李凌说。

近年来,平凉市两级法院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家事案件审理修复婚姻家庭关系的职能,设立家事审判调解室,把“和文化”融入调解工作,凸显家庭调和氛围,激发情感共鸣,引导双方角色回归,修复破碎的家庭亲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强化多元解纷联动,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人民调解组织等的沟通协作,构建“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共设立调解室31个,律师调解工作站8个,形成“法官主导、多方参与”的调解格局。

今年以来,平凉市两级法院派出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多头跑”向“一站解”转变。

深化党建赋能 激发内生动力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17日,在平凉中院“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基地”,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高举右手,以铿锵有力的誓言向党庄严承诺。铮铮誓言,感召着每一名党员干警筑牢政治忠诚、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司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

平凉市两级法院深化党建融合联动赋能,以“平安先锋·法耀天平”党建品牌为引领,在基层法庭全覆盖设立党支部,与“无讼村社”创建、乡村产业发展等深度结合。华亭市人民法院基层法庭党支部创新“结对共建”,不断厚植红色法治沃土,将“马锡五审判方式”纳入法庭文化建设之中;静宁县人民法院、崇信县人民法院培育“法官书屋”“法小青”志愿服务队特色文化项目,成为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阵地。平凉市两级法院定期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理念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