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枫桥式法庭”创建示范活动启动以来,甘肃省庆阳市两级法院积极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打造司法为民好“枫”景。
如何让“枫桥式法庭”创建走深走实,不再曲高和寡上热下冷?一线法官干警不妨脚下沾点泥,身上淌点汗,心中留点情,以“三味”工作法让创建活动接地气冒热气,从而真正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脚沾泥土味,让“创建”更接地气。脚下沾点泥,这要求法官干警须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出样子,深入村组社区,走进田间地头,坐在百姓炕头,在巡回审判中解难题,在法官联络点(站)里办实事,贴心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式”的司法服务,也要求法官干警在“调立审执访”五位一体运行工作中,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和大白话进行释法说理,将深奥晦涩的法律知识讲得简单明了,让群众听得明白信得过,在唠嗑拉家常中查明案情,于润物无声中消弭纷争。
身染汗水味,让“创建”更懂群众。身上流些汗,意味着法官干警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群众的“幸福指数”。面对当前群众工作的复杂多变,“汗水味”体现了法官干警在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做实服务治理中的辛勤付出和勇于担当。唯有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确保每一起小案都能得到实质性化解,群众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此“汗水味”,将是法官与群众之间情感交融的纽带,也是“枫桥式法庭”创建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关键。
心留人情味,让“创建”更贴民心。法中有情,法不外乎人情。“人情味”要求法官干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在执法办案中彰显人文关怀,为基层群众带去温暖和光亮。每一个案件都是政治案,每一项诉讼服务都是良心活。法官干警应始终厚植为民情怀,以“如我在诉”的理念,以和风细雨、不厌其烦的态度,凡事为群众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用更为人性化、温情化的方式去消除矛盾纠纷,既解“事结”又解“心结”,最终将冷冰冰的法律执行得热腾腾。
说到底,“三味”工作法,其实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群众路线的具象化。基层法官干警只有沾点“泥土味”,充满“汗水味”,多些“人情味”,“三味”俱全,才能让群众在“枫桥式法庭”创建中享有更多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当前,庆阳基层法院“枫桥式法庭”创建示范活动如火如荼,一线法官干警忙碌的身影,流淌的汗珠,温暖的笑容,在司法为民答卷上落笔生花,在陇东大地上奋力绘就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枫”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