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麻辣烫”走红网络,火爆出圈,不同于家喻户晓的川渝麻辣烫、东北麻辣烫,甘肃麻辣烫用自成一派的独特风味,让西北人民的热情豪迈,注入本地食材,让油泼辣子的鲜香,隔着屏幕随机就能馋哭一位观众。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品尝属于肃州区人民法院总寨法庭特有的“麻辣烫”吧!
“麻”----忙碌、平凡、普通每一天
派出法庭作为人民法院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处理的多是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小事虽小,但却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每一起小案件落在肩上,都是千钧重担。接触的都是基层的群众,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讲明白,如何让每一个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妥善解决每一起纠纷、案结事了,成了法庭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事。
早上8:30,因两起纠纷案件原、被告是同一人,承办法官何瑞决定合并审理。庭审中,原告按时到庭,被告因在异地未能及时到庭。这两起案件是小标的案件,分别为买卖合同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案情简单,在此之前曾进行过诉前调解,有一定调解成功的基础。何法官电话联系被告王某,现场与原告沟通,就两起案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原、被告均有调解意向,随后在何法官的调解下原、被告达成调解意向,被告王某同意分期给付原告夏某所欠货款及欠款,这两起案件均成功调解结案。
不负岁月,不负法律,不负人民,法庭干警每天经历着开庭、调解,有时候加班写文书,他(她)们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为心中对法律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她)们切实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化解纠纷在一线、促进乡村振兴最前沿的独特优势,努力以司法之力解群众急难愁盼,以司法之光护群众安危冷暖,为基层治理助力添彩,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辣”----坚持、用心、服务每一天
春日的晚上19:00,天空中黄沙漫漫。到达被执行人的住所前,法庭执行干警的大脑就已经飞速运转。如何同被执行人交涉?如果被执行人不开门怎么办?这些问题干警们不得不提前做好演练。下车后,执行干警们迅速爬上了六楼,敲门半天无人应答。还以为这次出击就要扑空了,其中一位干警说道:“去楼下看看被执行人家的灯开了没。”经过仔细观察,果然发现被执行人家的窗户透出一丝微弱的灯光。“快点开门,知道你在家,躲在里面没用的。”门终于打开了。带着被执行人走出楼道时,天色已黑。
执行干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破案一样,执行也是有技巧的。我们想的办法多一点、执行的力度大一点,当事人权益兑现的速度就快一点。执行工作需要“力度”,只有全力出击、应执尽执,才能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工作同样也需要“温度”,只有刚柔并济,将善意文明理念和执行办案有机融合,才能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呼必有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他们义无反顾的号令,那一面面金灿灿的锦旗,总是使他(她)们眼角一“辣”心头一暖。
“烫”----守护、正义、暖心每一天
面对辖区一些家长里短纠纷案件,法庭干警大都先进行诉前调解,但民间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矛盾纠纷如不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力度,不仅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甚至还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复杂的问题。为了及时化解矛盾,弥合当事人各方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庭干警用心摸索,不断总结,总结出耐心倾听、赢取信任,细心诊断、对症下药,真心调解,案结事了的“三心”调解法,取得了很好效果。
针对村民们较为关注的离婚、赡养、抚养等家事纠纷以及土地经营权、相邻关系等邻里纠纷,总寨法庭有针对性、有规律地开展巡回审判,将审判法庭搬到村屯、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庭审的法律宣传及警示教育作用,实现审理一案、化解一片的效果。法庭是辖区司法服务的圆心,法庭干警走出去的“半径”越长越深,诉源治理工作就会推进的更好更实,只坐在办公室里是寻不到枫桥经验的真谛,下到基层去,真正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小法庭”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中释放“大能量”。
乡镇法庭少了城区的喧嚣,却多了一份宁静,没有都市的灯红酒绿,却添了一份独特的美丽静谧。朝朝暮暮、人来人往,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她)们不遗余力,履职尽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心中的“热辣滚烫”从不熄灭、步履铿锵。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正是无数像他(她)们一样的法院干警靠着点点滴滴的努力,始终保持着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