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建设 近年来,天水市甘谷县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一项机制、两个关键、三支队伍、四项举措”模式,不断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被最高院评为“全国优秀法院”,被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 深化一套机制 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方案,建立普法工作责任清单、工作提示单、任务督办单及责任报告书、评价书“三单两书”制度,强化跟踪督促和结果评价,不断提升普法实效。推动普法工作与审判执行相结合,出台《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精准普法的工作指引》,在司法服务、矛盾调处、案件办理中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努力营造全社会知法、守法、用法良好法治氛围。
抓住两个关键
抓住党员干警“关键少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会、全院大会必学内容,落实干警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组织“法官讲堂”28期,班子成员带头讲法治课5次。 抓住普法宣传“关键时期”,利用法律颁布实施日、“12·4国家宪法日”活动等节点,以“法律十进”为载体,组织各类宣传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提供法律服务1万人次。
成立三支队伍
成立法官普法队伍,充分发挥法官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优势作用,45名法官干警受聘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课堂”96次,组织民法典、“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等宣传26次。 成立司法宣传队伍,从全院各庭室抽取23名法律知识丰富、宣传能力较强的干警,深入挖掘宣传亮点,拓宽宣传载体,组织拍摄《正义路上》手势舞、《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视频,被省委政法委陇原剑、天水政法等媒体推广转发。
成立基层法治队伍,依托“无讼小区”“企业工作室”等品牌创建,四个基层法庭深化“1+2+N”(即一个审判团队+2名乡镇工作人员+N名社区工作者)模式,积极开展“无讼”、送法进企业等普法活动18次。姚庄法庭、六峰法庭先后被评为“全省法院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先进法庭”。
强化四项结合 “普法+司法裁判”,大力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车载法庭开进乡镇、村社157次,取得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公开裁判文书14645份,直播庭审3442场,观看总量46.5万次。公开审理天水地区首例涉黑案件,观看量达8.6万,为广大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普法+多元解纷”,与县妇联、总工会等15个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发挥7个调解组织、21名特邀调解员普法力量,以调解促普法,以普法化纠纷,诉前调解各类纠纷1315件,调解成功率90%以上。
“普法+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成风化人、引领导向作用,组织庭审观摩18次,发布酒后驾驶、邻里纠纷等典型案例46起,推出“今日学典”28期,阅读量达64.3万。联合多部门开展涉案假酒集中销毁活动,对制假售假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普法+新媒体”,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不断提升宣传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推送法院动态568期,微信公众号阅读总量达153.7万,获赞数达9.3万,影响力居全市法院第一、全省法院前五。